最能代表中东或阿拉伯地区美食的国家当属黎巴嫩。想要真正读懂黎巴嫩美食,得先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巴掌大的国土,藏着满世界的味道黎巴嫩地理位置特殊且重要,西边濒临地中海,拥有漫长海岸线,东边紧邻叙利亚干旱区域,北边靠着土耳其,南边连接巴勒斯坦地区。
它的面积仅有1万多平方公里,大约只相当于0.64个北京,却堪称中东荒漠中的绿宝石。
黎巴嫩山脉纵贯南北,拦截了地中海的湿润水汽,带来丰沛降水和多样微气候,孕育了丰富农业资源,为美食奠定物质基础。同时,黎巴嫩历史上多民族、多文化碰撞交融。
展开剩余85%公元前腓尼基人在此活跃,开启地中海贸易,传播葡萄酒种植与酿造技术;波斯帝国带来东方风味和香料。
罗马时代巩固农业,橄榄油成为饮食基石;阿拉伯帝国引入柑橘和多样香料,形成鹰嘴豆泥雏形;奥斯曼帝国统治数百年,带来羊肉烹饪、烤肉串、糕点文化,推广完善梅泽小碟菜文化。
亚美尼亚东正教徒迁入带来独特烹饪;法国殖民则留下法式糕点印记。这些多元文化共同塑造了黎巴嫩美食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性。
如今,数百万黎巴嫩侨民遍布全球,在巴西、墨西哥等地形成庞大社区。
他们开设餐厅,传播家乡味道,也吸收当地饮食理念,推动黎巴嫩菜发展。比如阿根廷球星梅西喜爱的马黛茶,也出现在贝鲁特咖啡馆,体现着美食的双向交流。
南北东西,一口尝遍黎巴嫩别看黎巴嫩面积小,其美食却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在南部,基贝堪称明星,被许多人视为黎巴嫩国菜。
它的制作需将浸泡碎小麦和细嫩羊肉在石臼中反复捶捣成细腻糊状物,可塑造成橄榄球状或扁圆盘状,或实心或包馅,烹饪方式多样,甚至可生食,对肉品新鲜度要求极高。
随着黎巴嫩移民,基贝在巴西、墨西哥等国广受欢迎,成为连接离散族群的味觉纽带。
贝卡谷地是黎巴嫩粮仓,其代表性美食斯菲哈是开放式迷你酥皮肉馅饼,用羊肉末搭配洋葱、番茄等香料铺在薄面饼烤制,香气四溢,是受欢迎的小吃或梅泽组成部分。
北部沿海城市西顿,海鲜料理独具特色,萨亚迪耶鱼饭是招牌,新鲜鱼块与米饭在焦糖化洋葱和香料中交融,米饭吸收鱼汤和洋葱精华,呈现金黄色泽与浓郁香气 。
梅泽文化:黎巴嫩饮食的灵魂梅泽文化真正体现了黎巴嫩饮食的灵魂与社会性。“梅泽” 一词源于土耳其语,而土耳其语又源自波斯语,本意是味道。它类似前菜或小碗菜,却是高度仪式化、强调共享与社交的餐饮形式。
聚餐时,桌上可能摆满20 - 60道小碟菜肴,冷热搭配、风味各异,再配上新鲜扁面包。家庭聚餐时梅泽会精简,餐厅宴请或咖啡馆社交时则是味觉嘉年华。
餐厅常提供普通梅泽和海鲜梅泽套餐,鹰嘴豆泥、巴巴干努什(烟熏烤茄子泥)、塔布勒沙拉、炸鹰嘴豆饼是梅泽拼盘的经典菜肴。
梅泽宴饮尾声充满仪式感,先上新鲜水果清口,再是一杯浓烈的黎巴嫩咖啡,咖啡常加豆蔻粉,喝完后还能用咖啡渣占卜。在新生儿诞生等喜庆场合,米布丁则是传统祝福甜点。
面包、沙拉与甜点在黎巴嫩,没面包的饭等于没灵魂。阿拉伯口袋饼能揣万物,塔布恩面包带着馕坑的烟火气,玛纳基什更是 “移动的早餐车”。
玛纳基什
薄饼抹橄榄油撒香料,或是铺层芝士,2023年还被联合国认证为 "非遗",咬一口全是碳水快乐。
沙拉也是黎巴嫩餐桌上的重要角色。法图什利用烤脆的皮塔面包块,与新鲜蔬菜混合,搭配柠檬汁、橄榄油等调制的酱汁,口感清爽有层次;塔布勒沙拉以大量细碎欧芹为主,搭配碎小麦、番茄等,调味简单,色泽翠绿,开胃可口。
巴克拉瓦
受奥斯曼和法国影响,黎巴嫩甜点以坚果加糖浆为特色。果仁蜜饼(巴克拉瓦)由层层酥皮夹坚果,烘烤后浸入糖浆,酥脆甜蜜;卡纳菲则有用面丝裹甜奶酪烤制后浇糖浆等多种类型,口感独特。
喝对了才叫完整饭局在黎巴嫩,美食体验离不开特色饮品。国酒阿拉克是茴香风味葡萄蒸馏烈酒,饮用时加入冰水会由透明变为乳白色,散发浓郁茴香甘草香气。
黎巴嫩酿酒历史超5000年,是古老葡萄酒产区,慕沙酒庄在战火中坚持酿酒,屡获国际大奖。
黎巴嫩咖啡是餐后或待客重要仪式,与土耳其咖啡、希腊咖啡类似,煮制时加入豆蔻粉。
黎巴嫩咖啡
角豆饮料(贾拉布)是传统夏日饮品,用角豆糖浆等调制,加入冰块,撒上葡萄干和松子仁,味道甜美,花香与坚果香浓郁。
如今黎巴嫩美食早成了 "国际网红",移民在全球开的餐厅比景点还多,梅泽的分餐模式成了健康饮食模板。
就算贝鲁特的战火没停过,美食节上的香气还是能勾着人想起 "中东小巴黎" 的旧梦。毕竟,再乱的日子,也挡不住人们凑在餐桌前,用一口香、一杯甜,把生活嚼出滋味来。
#黎巴嫩##社会百态##民生##美食#
发布于:河南省天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